非你不可─父親(二)

文:林麗玲

我有一位朋友,家種了一株桔子樹,因為近日天氣多變,時而颳風下雨、時而太陽剛烈,所以桔子樹的果實及葉子掉了一些,我的朋友很心疼地趕緊拿了塑膠袋把樹包住,免得被大自然傷害。

然而,他的先生卻認為此刻桔子樹需要的是從根而來的水份,才能得到根本的滋養,才有能力抵擋外在的侵害,自然的雨水正是桔子樹要的,包住它反而無助於生長。

到底桔子樹需要什麼呢?

我想視情況而定,當風大雨強時,給些輔助性的保護,其它時候桔子樹也得自然體驗,獨立生長,所以二者配合照顧桔子才可長得好吧!

這也讓我想到,就像這棵桔子樹般,我們的孩子除了保護之外,也需要增強與自然的試鍊,才能有自信,有力量的生存。

也因如此,自然也安排了二種力量在在孩子身邊。也就是生命中兩個極重要的人─父親與母親─分別扮演著保護及教育、社會化的力量。

由於天性使然,一位母親會自然的呈現母性(包容、體貼、溫柔、、、)的保護面(像前例中的我的朋友),孩子由此得到情感的滋養。但除此之外,孩子也需要父性(理性、研究、勇氣、、、)的特質的注入啊!有機會發現從根而來的能力及自己的力量(像前例中朋友的先生),孩子才能發展自己的潛質。當然,這些男(父)性及女(母)性能量都是一個人在成長中需要培養的全人能力,所以在教養的過程中這兩種能量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如同許多人一樣,成長過程中,往往比較容易得到母親的呵護與照顧,而父親則因為許多因素而缺席。這些原因包括:

一. 傳統價值觀: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根植在心中,對男女的角色期待是媽媽在家裡負責家務,因此教養責任都由媽媽來擔負,而爸爸主要的責任在維持家計,但是在現在的社會,雙薪家庭的興起使得家庭結構起了變化,從原來的大家庭變成小家庭,在父母雙方都投入工作的情況下,父親已被要求介入育兒的行列,但在父親所要扮演的所有角色(包括:兒子、先生、父親、朋友、職業角色、、、等)尚未能統整並適當的詮釋之際,被歸類為家庭內部的〞父親〞角色是最容易被忽略與放棄的。

二. 角色認同:以前自己在當小孩時,對父親的印象就是兇兇的、有距離的、高高在上的,不斷的被要求,心情很少能夠與父親分享或得到他的認同,很自然的對父親角色的認同及學習會受過去經驗的影響,因此,當有一天自己有了小孩時,也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


三. 工作型態:由於現代的商業發展,使得父親的工作地點不再侷限在居住地點附近或是國內,所以無形中減少了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機會,扮演父親角色的時間也相對的減少。

四. 夫妻關係:很多時候,當父親與孩子之間有衝突時,母親總是像母雞護著小雞一般,常常太感情化或失去原則的坦護孩子,使得父親在心理上感到孤單與挫折,而影響到夫妻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更想突顯自己的能力,而更往外面的事業去發展,因而退出家庭內應扮演的角色。

所以父親容易成了賺錢、忙碌、嚴肅的、令人害怕,難以接近、、、的代名詞,而父親對人的積極性意義─包括:父親是力量及權威的象徵,來自父親的肯定與認同,孩子將有自尊與自信,情緒也會比較穩定,把能量放在學習上;父親的理性、有法則、勇敢的特質,會讓孩子習得面對問題的能力;父親示範良好的夫妻關係,營造安定的家,會使得孩子擁有安全感及歸屬感等方面就無法發揮。於是乎,現代的人(孩子)幾乎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失去了父性能量注入的儀式過程。(待續)
  • 非你不可─父親(一)


  • 非你不可─父親(三)


  • 我的職業是家庭主婦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勝利組?!

    那些年我們也有的孤單

    挫折與希望

    擁抱黑暗的光亮

    8月5日邀請您與家人一起來個~ 正念親子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