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這個角色,讓我看見自己的光明和黑暗
資料來源:林麗玲老師/MBPS正念親職教養系統創建者 2018年05月10日 文:林麗玲老師/MBPS正念親職教養系統創建者 天下著雨,公車「刷」一開門,迎面而來的是急忙上車的年輕媽媽與一位四、五歲的小女孩。「走快點!」、「幹什麼去踩水,你看把鞋都弄溼了。」、「拿票做什麼,等一下不見怎麼辦?!」、「你每次什麼都要拿,就是這樣令人討厭、煩死人了,真想把你丟了箅了。」 一路上,不斷聽見媽媽抱怨和批判,小女孩頭低低、不發一語,眼眶中泛著淚滴。小女孩想必是心傷才會流淚,而淚水也許訴說著:「媽媽等等我,我真的好怕跟不上你,你不見了我怎麼辦?」、「水好好玩、我想拿著票卡就像媽媽一樣,可是媽媽會生氣,我到底可以做什麼?」、「我好糟又惹媽媽生氣了」、「媽媽不要我了!」 年輕時若看見這樣的場景,對小女孩的媽媽會出現怎麼如此當媽媽的質疑和不諒解。但隨著年歲增長及切身體驗,其實很多媽媽並不是故意要傷害孩子的。我深深體會母親就好像天上的月,有著陰晴圓缺。大多時候可以如圓月溫潤皎潔地照耀孩子,可是也有陰缺的黑暗時刻,像巫婆般地吞噬掉孩子。 什麼時候會出現陰缺黑暗?我發現多半是自己的心被遺憾、懊惱、焦慮、擔心、害怕或是生氣挾持的時候。整個人被一直自動出現的念頭、想法或故事糾住,沒辦法好好處在當下,看見孩子的需要和自己的狀態,更沒辦法就在當下慈愛自己和關愛孩子。 記得女兒小時候,帶她到公園玩,看見沙坑想脫鞋進入,我不加思考的馬上擋住並說不要玩,女兒很聽話地順從。有天家庭旅遊到一處有個非常舒適和清潔的大沙坑,所有孩子興奮地脫鞋跑進沙堆玩,女兒卻看到沙坑就自動閃開。那刻,我知道,我吞掉孩子碰觸沙子的機會和樂趣了。因為第一次孩子要躍入沙坑的時候,我看見的不是眼前只是好奇,想玩一玩的單純,而是會危險會受傷有病毒,腳和衣服髒了很麻煩的畫面,因為我的害怕所以禁止孩子探索。 公車這位年輕的媽媽,腦中的故事又是什麼呢?是什麼糾住她的心而心急又心煩地說出高情緒性的話呢?這一串串的抱怨與指責,讓孩子掉下對自己疑惑、不安、自責的淚滴,會如何影響她的人生呢? 我猜媽媽 也許,被工作煩了一天,只想安靜的走路搭車,承受不了孩子的各式行徑需求。 也許,小時候總是被催促和禁止,所以當媽媽時也就催促與禁止。 也許,小時候被罵慣了,當媽媽時也覺得直接罵就是教養孩子。 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