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正念教育啟航

圖片
温暖教育,首先温暖教育者!‖正念育英 原创   2017-11-15   Jane   3L幸福关系     家校携手共建温暖校园 1 “正念父母”讲座 11月11日下午,林丽玲老师为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家长,带来世界前沿的正念与林丽玲老师创建的正念父母-MBPS亲职教养系统。 2 正念减压工作坊教师专场 11月12日全天,林丽玲老师为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全体班主任,带来风靡全球,在企业、教育界掀起学习风潮的正念减压MBSR。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但到底什么是健康快乐?怎样才能走向健康快乐呢?     林丽玲老师在正念父母讲座上分享了她生养女儿的心路历程:     当林老师怀孕5个月产检时,医生告知,胎儿有唐氏综合症可能性,还需做进一步筛查。等待的过程中,别无他求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所幸,孩子健康出生,所有人也都松一口气。      可是很奇妙,当孩子健康来到,做母亲第一眼见到孩子时,内心深处还是会有一些声音、念头冒出来:皮肤怎么这么黑?块头怎么这么大?...      即使身为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林老师听到隔壁床的产妇夸赞她的新生儿皮肤真白、嘴巴好小巧、头发多浓密...心中也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      这些内心深处冒出的对孩子的各种评价、比较及未来成长的担忧、焦虑,只是父母面临的各种挑战之一。身为父母,除了面对自身工作、社会角色、时间、金钱等压力,还有夫妻共同亲职合作、童年被教养经验等议题,尤其是面对自己内心欲望与恐惧时,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能量与智慧,很容易走偏方向,不但没有将孩子引到健康快乐,反而离得越来越远。     在为育英家长做“正念父母”讲座的前一晚,林老师在一家点心店,遇见一位母亲正在教她的儿子念英文单词。      “好好读!one、two、three!读的时候手要指在正确的单词上!”妈妈很严厉地告诉孩子,但这位带着眼镜的小男孩,虽然嘴里读着英文单词,但是眼神是飘忽的,手指只是随意在书本上...

一直咬手指,我有毛病嗎?

圖片
資料來源: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文: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林老師:我叫小文,今年三年級。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經常咬自己的手指。媽媽說這樣很難看,爸爸也經常罵我成何體統。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要改變我的壞習慣,可是都沒有用。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不能改掉它,太糟糕了,我是不是有毛病?請告訴我戒掉它的辦法,好嗎?小文敬上。 小文你好,很想改變又控制不了,真的會很難受。但是,能提出這個問題,就表示小文有意願面對這個難題,林老師很佩服你。 首先,我們來看看到底什麼原因會讓一個人經常咬手指頭呢? 在很多研究與實證經驗顯示,咬指頭的理由常常可能是: 1.透過咬的動作,紓解緊張、不安和焦慮的心情。 2.很生氣某人某事,但是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壓制自己,不可以對別人生氣,而轉為發洩在自己身上,透過咬手指(甲)來消化攻擊的心情和念頭。 3.透過咬手指(甲)享受專注地與自己在一起。 4.沒特別只是看見別人做,模仿而來。 5.不喜歡看見指甲超出手指的稜角部份,而想咬下凹凸的地方,久而久之則變成一種習慣。 不知道小文比較是那一種情形呢?好好了解自己後,就有可能再次選擇適切的方式因應喲! 當然,若是不清楚也沒關係,很多時候我們也許都是不知不覺的在咬,所以現在林老師想邀小文打開覺察,當自己在咬手指(甲)時,暫停一下,覺察心正在想什麼?感覺是什麼?正發生什麼?不罵自己也不批評自己的觀察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做咬手指(甲)的動作。如果小文需要幫忙,也可以請爸爸、媽媽一起幫忙觀察與了解。從不知不覺,逐漸了解自己最常咬手指(甲)的時機、感覺和念頭。比如:看電視無聊的時候、擔心功課做不完時、或是前面所敘述的原因出現的時候等等。 接下來,我們可以找找若不咬手指(甲),有沒有替代方法呢? 比如說,我們發現無聊手空空時,就容易咬。也許覺察想咬時,就可以試著讓自己做些手部動作(如:手指運動、摺紙、玩樸克牌等等),使自己的手,有事可以做,自然取代用手指放在口中咬以解決無聊感。 或是發現咬手或指甲是讓自己拉回專注當下的習慣,那麼也許好好覺察自己咬的時候的感覺、聞到手指的味道,覺察一下當下自己在享受什麼?接下來看看怎麼做不會傷害自己的手指頭與指甲,也許經過細細「品嚐」,你的心就滿足了,然後就有能量找到替代的動作,如:接觸一下不咬、看看手指頭、...

亲爱的孩子,我们一起正念与压力共处

圖片
亲爱的孩子,我们一起正念与压力共处 原创   2017-09-24   Jane   3L幸福关系 哈哈 亲爱的孩子~ 让我们一起正念与压力共处 白 1 3L幸福关系       2017年9月22日,林丽玲老师为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高三的一个毕业班,带来一堂精彩的正念课程。       41位同学,在林丽玲老师温柔的声音带领下,与正念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2小时的课程里,孩子们不仅清晰了解到自身的压力状态,也学习如何带着正念与压力和平共处,以更从容的心,迎接即将面对的人生重要挑战——高考。       压力,无处不在!       高三毕业班的孩子们,此时正是学业压力最大的时刻,繁重的功课、越来越近的大考、父母的期望、自身的要求......       人生,不可能没有压力!         问题不在压力,关键是~能否持续不断给自己恢复的时刻?!       如果不能,压力持续弥漫,就会逐渐影响到身体、情绪、认知和行为。       有些孩子顶不住压力时,开始胃疼、恶心、动不动发烧;       有些孩子一想到上学就心慌、全身不适,严重的就厌学甚至弃学;       有些孩子变得暴躁,容易发脾气、不与父母沟通、沉迷游戏;       发展到更严重的时候,有些孩子会自残、甚至想一了百了。       如果,当 压力成为“良性刺激” ,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不仅激发人的创意,让人行动积极,而且变得更加敏锐。       只是,如何才能与压力和平共处,使其成为良性呢?       林丽玲老师为孩子们介绍当今全球最风靡的正念(Mindfuln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