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要求,讓親子關係變了樣



在一個星期六的午後,走過公園,耳際傳來一聲又一聲:快點,再用力一點,來,來、、、。我好奇的往聲源處望,一對父子正玩著球,大約四、五歲的兒子努力把球丟給父親,但是,每一次就快成功的到達時,父親身子又往後退了一步。球就在一次又一次似乎快成功時,又失敗了。接下來的畫面是一個不斷說著來、來、來,聲音急切地近似煩的父親,和臉色沈重、眼珠子含著淚水的兒子,有氣無力的丟弄著球。
或許這個鏡頭大家都習以為常,甚至心想─水往低處流,人要往高處爬,好還要更好,能力低就要多多訓練是天經地義事。所以,孩子初學爬的時候,拿著鈴鐺吸引著孩子,當孩子快到了,鈴鐺又往後退。孩子學往上跳高時,手快碰 到了標的物,標的物又往上移了。寫字時,好不容易寫完了,卻要被擦掉,因為有些字超出格子。

孤且不論大人是帶著自己不滿意自己常安於現狀、或遺憾小時候沒人盯著我們,害我們不長進、或是自己也習慣這樣要求自己、或孩子的能力就代表著自己的水準等等心情影響而不斷要求孩子改進行為。但是,能確定的是,在這種要求下成長的孩子會有兩種極端的反應。不是神經質、常不滿意自己的成果(縱使外界都認為很棒),就是易放棄、或一點挫折即情緒爆怒。
「好」是一個很個人性感覺定義的字眼,除非當事人覺得到這個學問、技術真得感覺「好」,才會有動機努力達到。另外,「好」─它也是相當具有個人的特殊發展意味。一個高中生丟球力道和準道的「好的」標準,絕對和一個幼稚園的孩子不同。
因此,要陪養孩子有「好的」向上能力,是得用心思量孩子現在的能力在那裡,讓孩子欣賞自己目前的能力,而又能對「再進步」充滿期待才可達成的。大人如何在生活的過程教育孩子,讓孩子心甘情願想往上游可就是一門藝術了。
如果,公園的父親在孩子丟得到的地方定住,在每一次小男孩丟到爸爸的手時,告訴孩子:「哇!好厲害」「真不錯,好準」「哇!我快接不到了,力道好強喔!」。讓孩子享受自己很棒的經驗後,有滿滿的能量可以接受挑戰,再向孩子提出「我們來挑戰退後一步丟球」的邀請。孩子若同意,告訴他,你很佩服他的勇氣,如果孩子不想挑戰也不強迫。也許,小男孩的眼不會有淚,父親可以平靜和開心的與他深愛的兒子共享親密的難得週末時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勝利組?!

那些年我們也有的孤單

挫折與希望

擁抱黑暗的光亮

8月5日邀請您與家人一起來個~ 正念親子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