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安慰孩子嗎?


你知道對的安慰,會產生像林書豪面對挫折與勤奮突破的勇氣嗎?

先和你分享幾段對話。

孩子:「好討厭,今天畫畫課,我的圖沒有被老師貼在公告欄。」
父親:「沒關係啦!你在才藝班的圖,老師都說很棒呢!」
……
孩子:「我今天很難過,因為數學只考80分,媽媽你不要罵我」
母親:「沒關係,考差就差,成績不是唯一的,只要你有努力就好了啊!」
……
孩子:「同學每次都會罵我、取笑我」
老師:「喔!那就不要和他們玩,不要在意他們,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啊!像寫寫作業、看看故事書等」
以上的對話,你發現什麼端倪呢?


大人似乎一直想安慰孩子,深怕孩子內心受傷。不斷說:「你還有其他地方很棒」、「沒關係」、「不用在乎別人對你的想法」以傳達不要擔心、不要在意、不要難過、不需挫折的意念。

雖然想要安撫孩子,但是,安撫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呢?難道只是讓孩子不要停在情緒、不要有挫折的心情嗎?

人本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超越自卑的方法是就是面對自卑,去克服它。

讓孩子能勤奮、積極地面對人生,碰到困難能有毅力,朝向想要的目標前進,是每一個為人父母和師長最想要孩子擁有的特質。但是,如果不忍心孩子挫折,只想快快幫他塗掉,就會幫了倒忙。

就像前面的例子,我們使勁地要孩子不要看情緒,忘記它、忽略它,而孩子反而會不知道問題出在那,不知道怎麼做,才可以往自己的希望目標靠近。甚至停在原地,繼續挫折和懊惱,走向自我批評而自卑呢!

挫折的情緒是兩刃刀,可以傷人,也可以是反轉的利器。只想把它壓掉、塗掉,挫折情緒就會在內心亂竄,無法掌握。但是勇敢面對它,了解它,聽聽它到底要說什麼,卻能產生無與倫比的力量,這份力量將帶領一個人走向勤奮─努力不懈地朝向自我想挑戰的目標。

舉個例子:試想今天您為了要交一份報告,寫了又寫但是仍不滿意。這時,旁人告訴你:不會啊!已經很好了,我都沒辦法寫成這樣,你已很厲害了。或者說:雖然不是很言簡意賅,但也不錯了,沒關係,影響不大,這樣就好。

您心理能滿足嗎?您心理能找到繼續勤奮的目標,而充滿挑戰的快感嗎?還是心情沈甸甸,聽不進別人的安慰,腦中仍盤旋著自己解不開的挫折謎。抑或是就人云亦云,把別人的話拿來遮避自己無法突破目標的挫折。

假若,這時旁邊出現的聲音是:
「似乎你不是很滿意自己的作品,對不?!」
「那個部分是你最不滿意的?」
「你認為問題可能是什麼呢?」
「以客觀的立場,我看到的問題好像是同時有許多主題及要談的內容在文章中,可能要取決一下最想談的重點,你覺得呢?」
「能在不滿意的心情中,還持續做著,想著怎麼突破才能接近自己的目標,真是令人佩服。」
、、、

您會有不同的反應嗎?會不會更有能量及方向感來面對報告的挫折?

如果您的答案是:會。那麼我們也要相信,善用挫折的情緒,學習積極性的安慰,孩子也能破蛹而出。

真正的成就,來自於認真的看挫折。好好地面對挫折,為挫折找一個可以一點點努力就能突破的目標而持續不懈的行動就叫做勤奮。這也是林書豪在NBA起伏生涯與面對賽事失分、失誤時,令人佩服的能量。

讓我們透過適當及有方向性的安慰,一同馴服這份你我都有的〞自卑〞,幫我們的孩子養成有面對挫折的傲骨,有勤奮的人生態度。那麼,你的孩子就可能是下一個「林書豪」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勝利組?!

那些年我們也有的孤單

挫折與希望

擁抱黑暗的光亮

8月5日邀請您與家人一起來個~ 正念親子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