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同性戀嗎?



「老師,怎麼辦?我看到男生會緊張,比較喜歡和姐妹淘混在一起,而且我居然看到在乎的同學和別人多講一些話,就會吃醋。我這樣正常嗎?我是同性戀嗎?」
小雨敬上
親愛的小雨:
「看」得出來,你對於自己的性向很緊張,也很好奇自己到底怎麼回事。
很佩服你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能花時間探詢自己怎麼了,這是件很愛自己的行為!

一般來說,我們不能憑外表或行為舉止,斷定一個人是否為同性戀。而且女生在發展過程中較男生間易有親暱的行為,像是牽手或擁抱,也比較喜歡膩在一起。所以,會比較容易對自己的性向產生混淆,形成假性同性戀。
 

什麼是假性同性戀呢?就是在青少年時期,常會出現的「同性密友期」與「同性愛」,這種情感包含了信任、崇拜、依賴的成份,甚至會有嫉妒存在。但是,只要不是不可抑制的想要和同性有親密行為的幻想,就可視為是人際發展的階段之一。告訴你,大多數青少年並不會因此而延續成為同性戀者唷!
何況,小雨提到看到異性會緊張,表示在兩性相處的世界中,小雨的內在還有未開發的「故事內容」在影響著,絕對不會是「同性戀」就解答完成的。
但是,什麼樣的理由會出現假性的同性戀呢?
1.          少有接觸異性的經驗,缺乏和異性社交的能力,當與自己不同的性別出現時,可能出現不安、焦慮,在行為上就躲避,把興趣和熱情完全放在同性身上,以避開不想面對的問題。
2.          因為身處在某種特殊同性環境下,又渴望得到情感依附,使得人的性取向受到扭曲,可是在情境消失後,便轉為原來的異性戀取向。例如:監獄、軍隊、男校或女校等。
3.          有些少女,由於比較活躍好動,運動傑出,於女校中受到不少同學歡迎,甚至主動去向她獻殷勤,以致對自己的性取向產生混淆,成了暫時的女同性戀者。
4.          出於反叛,或貪新鮮的心態,再加上社會風氣對同性戀行為的態度越來越開放,純綷嘗試。
總之,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來說,隨著自身的成熟,和同性與異性的同伴相處經驗增多,這樣的情況會自然的结束。小雨覺得自己可能是那一種呢?
有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曾說:青少年時期和前成人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的建立以及和他人發展出親密的情感關係。

所以,小雨別自己嚇自己,很多人像你一樣在困惑中摸索,找尋著自我和學習和別人建立舒服又無壓力的親密關係呢!

現在,我們將「人」和「事」分開,「你」完全沒有問題,倒是「看到男生緊張」、「吃醋」的心情這件「事」,就得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
是對自己沒信心?曾有過和異性相處不愉快的經驗?沒有交朋友的方法?朋友不多?依賴?

在尚未找到答案前,別太早為自己定型,無論性傾向是甚麼,都有權利擁有家人的愛和支持,探索也許會經歷一段陣痛期,難免掙扎、困惑,若需要可以尋找信賴的專業人員協助,陪伴自己喔!

在此也提出一些概念澄清,希望對你有幫助:

同性戀指一個人受到同性別的吸引,是一種性取向。對同性別的對象產生愛慕、情感與性關係的需求。

「性取向」是指個人對同性、異性、雙性之性伴侶的偏好,性取向並不是固定不變。

「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男性或女性的主觀感受,性別認同是經由後天學習。大約在出生後幾年我們就瞭解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但並不能保證自己性別認同與生物學上會有一致性。
影響性別認同的因素有:
生物學─染色體因素、荷爾蒙因素
社會學習─透過觀察、模仿、增強學習而來,是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
認同理論─認為性別角色是經由認同的歷程而建立的。如:男生認同爸爸的行為、女孩認同媽媽的行為。
認知發展理論─混合生物與社會學習觀點,兒童認知發展會影響他如何回應環境中的性別線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勝利組?!

那些年我們也有的孤單

挫折與希望

擁抱黑暗的光亮

8月5日邀請您與家人一起來個~ 正念親子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