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鮮人」最佳禮物─活化「生活適應力」

文:林麗玲



9月是新學年度的開始,許多「新鮮人」誕生了(有幼稚園的、小學的、中學、高中、大學、、、),你家也有「新鮮人」嗎?都如何面對新鮮的生活呢?




我發現很多學校都已經把「迎新」當成年度大事中的一項,想出一系列新鮮人的活動,讓新生減低生疏感,創造各式各樣的儀式,讓大家有如倍受歡迎的巨星。很多的家長,也花心思很努力面對這個新的開始。陪著、伴著、幫忙採買各式需要用品,叨唸著孩子要注意的事項,「依依不捨」送孩子上學、和孩子再見。

說到家長的「依依不捨」,我先自首,在小女上小學一年級時,為母的我也犯了不捨症。總是幻想自己能縮小,跳到孩子的口袋,如影隨形,隨時知悉孩子狀況。還好感性之外,還保有一絲理性,在還沒過度噴發「母愛」前,就分辨那份不捨是自己的不安,先行打包,免得干擾女兒展翅學習啊!真險!



昨日看新聞,也看到「不捨」的奇景。大陸學校大一新鮮人報到,居然許多是攜家帶眷的。除了帶了各式家當,還有家長會陪著住上一個月不等。有位家長說:「孩子第一次離家,人生地不熟,當然不放心,何況就只有這麼個寶貝,不陪怎行呢!」

別以為這只是家長的擔心,訪問中也採訪的了大學新鮮人:「我也覺得大人陪好,挺可怕的。」


在台灣也是有許多「不捨」的鏡頭─

 老師還沒來得及認識小孩前,就從家長口中收到可能會令人「先入為主」多到爆的訊息。舉凡:怕生、愛哭、過動、情緒爆躁、愛生氣、、、等。

 「小孩要上小一了,我好緊張,不知道會碰到什麼老師?同學也不知道如何?去班上當志工媽媽,就近看著吧!」

 父母強力介入孩子的作業,甚至不惜一切操刀,要表現出某種水準。

 幫孩子準備許多點心、小東西請同學,以便交朋友。


我想到底是這個時代太多危險,對新鮮人越來越「禮遇保護」,還是這個時代的新鮮人都太過脆弱,無法讓人安心放手呢?


只是不管有多少「禮遇保護」,激情過後,新鮮人蜜月到期,孩子還是得自己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這時,如何面對、學習獨立生活,才是孩子真正的開始吧!


說到面對、及學習獨立生活,就得和大家分享「生活適應力」。因為,隨著生命發展累積相當年齡的生活適應力,應該是每位新鮮人很需要、也很重要的配備。有了這個配備,孩子才可能發展獨立,我們才可能真正減低「不捨」,安心放手。


什麼是生活適應力?

生活適應力是指一個人面對生活的應變能力。總括來說,具備以下五項能力:

1. 自信心

2. 問題解決能力

3. 挫折容忍度

4. 技術能力(含學習、情緒表達、遊戲能力)

5. 合作能力


舉例來說就像流感,大家怕不怕呢?有人怕得要死,擔心自己萬一得到---怎麼辦?於是整個人變得緊張兮兮,一天洗手千百次。而有些人,管他什麼流不流的,一點也不在乎!一種是過度緊張到影響正常生活,另一種是太沒現實感!這兩種態度都不太健康。

健康的生活適應力是:當事情發生時,有自信心面對挑戰,能冷靜想一想問題是什麼,可以怎麼解決?也能忍受挫折帶來的暫時不方便,並努力學習技能,和朋友有好的合作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就是活化孩子的「生活適應力」!並且深呼吸,用儘吃奶的力,忍耐控制會干擾孩子建構「生活適應力」的作為(如:過度的保護、批評、建議、指導、介入等)。

以下就「生活適應力」的自信、問題解決、挫折容忍、技術及合作的五項核心能力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

一.活化自信心

如果孩子不太容易肯定自己,經常用高標準期待自己的表現,無法設定合理的小目標,一步步向前進,並用正向、接納的角度激勵自己。如此多批判少鼓勵的自我要求,勢必會抑制自信的增長。



 父母可以做的事:

1. 陪孩子找一個最想挑戰的事,由孩子自己做決定。

2. 幫助孩子找一點點努力就可達成的動作。

3. 陪伴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做。

4. 當孩子失敗時,對孩子說:盡力就好。

5. 常和孩子分享失敗能賺到經驗就是大贏家的價值觀



二:活化問題解決能力

臨床工作上,發現孩子在『問題解決力』上最欠缺的是「幽默感」,無法以放鬆的心情面對問題。這與孩子的心態有關,包括:希望表現良好、常緊張怕做不好事情、不滿意自己等,或無幽默的學習對象。因此孩子需要周遭環境的大人一同多用幽默的角度看事情,才可能提升孩子的幽默能力,拓展更多正向、接納的角度面對生活各種難題。


 父母可以做的事:

1. 孩子做的很棒的地方,給予大大的鼓勵及肯定:如「我以你為榮。」

2. 當孩子做的決定失敗時:給孩子一個可以下台階的幽默,代替責罵。如:愛迪生試了1000次,才發明一個東西,慢慢來還有機會,加油!

3. 對於複雜的問題,幫忙孩子化成小問題,或是更具體,以啟發想法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化挫折忍受力

自我要求過度嚴苛是孩子的『挫折容忍能力』的致命傷,有許多的孩子認為「每件事都要成功才是好小孩」。這種自我要求過度嚴苛,不論自己能力為何,都期待自己事事滿分、樣樣精通,相當辛苦,這種內在的挫折感,常常用懶和無動機呈現。


 父母可以做的事:

1.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正向力量:例如幫助他看到自己曾經成功,及做到的地方。

2. 當孩子不滿意自己時:協助孩子找一句幫自己加油的話。如:沒關係再來一次。

3. 當孩子想克服挫折時:陪孩子想想問題所在。

4. 鼓勵孩子從自己最有把握的地方開始行動。

5. 協助孩子肯定自己的優點,進步、及勇敢嚐試的地方。



四.活化技術能力



技能包含著適合年齡的智力發展、情緒處理與遊戲能力。如何從遊戲中培養更多創造力和人際互動能力呢?

此時父母可以做的事:

1. 常幫助孩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

2. 每日下課後:把想要的東西排出先後順序,一個一個進行。

3. 學習目標遇到困難時:告訴孩子:持續做自己想做的活動,卻有點困難的事,是很有勇氣的人喔!

4. 每週至少一次:提供孩子有新的活動的生活經驗。

5. 每日至少三十分鐘:和孩子一起遊戲享受人生,與輕鬆學習。



五. 活化合作力

「雙贏的人際問題解決能力」,是一般孩子較弱的部分,需要環境中大人經常給孩子機會,不立即幫孩子解決事情或衝突,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孩子才能漸漸發展創造力,創造更多合適彈性的方法解決問題。

此時父母可以做的事:

1. 當孩子與人發生衝突時:支持孩子能有保護自己的力量及有拒絕別人的權利(如東西的所有權)。

2.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與人合作。

3. 當衝突時:協助孩子了解問題是什麼?和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

4. 能讓孩子經驗到,意見和大人不一樣,也不會破壞關係

5. 正視吵架的功能,從吵架中找到生活的共識。



所謂「新鮮人」就是有權利嘗試、有權利跌倒。透過一步步學習與累積,深化自己的生活適應力。而家和學校是培養孩子生活適應力最重要的環境,所以父母與老師,我們一起審慎思量、仔細研究引導的方式,惟有我們自身能展現適切的生活適應力,才能讓下一代在身教、言教一致的環境下潛移默化,循序學習,展現能量,永保鮮活的生命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勝利組?!

那些年我們也有的孤單

挫折與希望

擁抱黑暗的光亮

8月5日邀請您與家人一起來個~ 正念親子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