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與真相

Vivian攝於九族文化村20090301

文:林麗玲

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聖母瑪利亞心疼一位女孩,因為父母貧窮,無法照養她,於是把小女孩帶到天堂撫養。
女孩在天堂的日子,吃的是糖餅,喝的是甜牛奶,穿的是金衣服,陪她玩的是小天使,過得非常舒服。直到十幾歲時,有天聖母瑪利亞把她叫到面前,對她說:「親愛的孩子,我要出一趟遠門。這是天國十三座門的鑰匙,由你保管。你可以打開其中十二扇門,看看裡面的美景。這把小鑰匙是開第十三扇門的,但是你千萬不要把那扇門打開,不然你會遭到不幸的」。女孩答應了。


嘿!問題來了,一向被寵愛,天真慣的女孩,真的不會好奇去開第十三扇門嗎?如果是你,你會開嗎?我可是凍未條的。

待瑪利亞離開後,女孩就打開一扇一扇的門欣賞,當她看完第十二扇時,她對於第十三扇門裡面的內容,有著抗拒不了的好奇。

於是,她-----打開第十三扇門!

哇!裡面在火與光之中,坐著聖父。她站在那裡,驚訝地望著一切,然後用手指碰了碰火光,她的手指立刻變成了金的。她頓時害怕極了,猛地關上門,逃走了。


慘了,事跡敗露!

事後無論她想什麼辦法,她都無法消除恐懼,心總是怦怦直跳,怎麼也靜不下來,而且手指上的金子怎麼也去不掉,無論是擦呀還是洗呀,那金子還在那裡。


得拼命毀跡,否則、、、


聖母瑪利亞不久就旅行回來了。她把小女孩叫到跟前,向她要回天國的鑰匙。當她把鑰匙遞過去時,聖母瑪利亞盯著她的眼睛問:「你沒有打開第十三扇門吧?」「沒有。」小女孩回答。


看著盛怒的瑪利亞,想著會有不幸的事情發生,更怕聖母不再疼她如初,是否毀了聖母心中的好女孩形象,再加上也很難面對很想守信用、卻又無法做到的自己、、、
如果是我,第一時間的回答也是:「沒有」!


聖母把手放在小女孩的心口,感覺到她的心跳得很厲害,立刻明白她沒有聽話,知道她打開過那扇門。於是聖母又問:「你真的沒有打開過那扇門嗎?」「沒有。」小女孩第二次回答。

要、、挺住、、就是「沒有」才能避險。


這時,聖母看到了小女孩因為碰了天火而變成了金子的手指,知道她犯了罪,便第三次問她:「你真的沒有?」「沒有。」小女孩第三次說。聖母瑪利亞怒說:「你沒有聽我的話,而且你還撒謊。你不配再在天堂住下去了。」


完蛋,守不住了。大人真的生氣了,可是我沒有惡意,只是好奇一下下。


之後,女孩昏昏沉沉地睡著了。當她醒來時,躺在人間的一片荒野中。她想喊叫,可是她發不出任何聲音。她站起來想逃走,卻發現自己無論走哪個方向,總有密密的荊棘叢擋住她的去路,怎麼也越不過去。在包圍她的荒地上立著一棵空心的老樹,這便成了她的家。



這是金手指故事的前半段,女孩因為說謊,貶回人間且失去說話的能力。這樣的橋段,在真實的生活中也不斷上演喔!

就像故事中的女孩,「說謊」成為衝動地做完自己想做,但是又覺得不能做的事後,因為內在道德壓力,加上害怕不再是完美的孩子,怕被罵、被處罰、或擔心大人生氣、、等,出現的行為。相信對女孩來說,「說謊」並非要和瑪利亞唱反調、或攻擊她,女孩只是想要築一個外相,保護自己罷了。

而拿掉價值評斷,「說謊」的真相往往只是人們想「趨吉避凶」,想要摭掩自己也過意不去的貪、嗔、痴、慢、疑吧!

但是,難道沒有惡意就不做任何處理嗎?


答案當然不是嘍!


如何處理孩子的說謊可是要研究的。

很多的大人碰到孩子說謊,直覺就想處罰,就如聖母瑪利亞,也是選擇處罰以矯正女孩。但,問題就出在處罰的意念。當我們焦點只想處罰以改變孩子的行為時,便無心探究孩子內心的真相,當然就錯失找到順適而為的矯正機會。甚至,外加宣示「自主好奇」是錯的,也失去幫助孩子建立慾望自律、自主管理的好時機。
怎麼說呢?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3歲以上的孩子,就開始有想要自己做主的需求,想要探索世界。雖然大人常說:「不可以」,但小腦袋瓜常無法理解前因後果,就想好奇試試看。想要自己做主,又沒有多大能力,也還得依附父母的孩童,如果偷偷做了父母不同意的事,內在自然出現內疚的感覺(我知道我不可以,但是我卻做了)。

這種想要自己做主又有內疚的感覺,如果常常佔據孩子的心中,甚至一直持續至長大,無法找到平衡,可能就出現:


不是太多的自我,無法偵測環境的限制,想做什麼就做,社會生活適應產生危機。


就是太多的內疚,充滿害怕,自信少,最後,〞說謊〞成了解決心中不平衡的防衛機轉方法。
我想不管孩子朝向那一端,都不是父母樂見的。所以,在選擇矯正或教養孩子時,所用的方法能不能助孩子平衡「我自己當主人(自主)」與「我應該聽大人、順著大人(內疚)」兩股力量,將是由在乎他律(怕大人會生氣)到自律發展(學習適當的時機滿足自己)的關鍵

處罰也許能很快訓練孩童紀律,但是對需要以安心、穩定的愛為基礎,來渡過「自主與內疚」危機的孩童來說,處罰卻是一份硬生生取消愛的恐懼。在此恐懼下,更會讓孩子用〞說謊〞方式臣服他律,以來處理焦慮。

因此,孩子說謊行為與大人態度是有某種相關性的。如果大人能換個角度用「不是罪大惡極,只是需要調整」看待〞說謊〞,讓一個〞說謊的孩子〞不擔憂「安全」問題,不用煩惱「愛」會沒有,走向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能有智慧解決與和環境協商才是父母要培育孩子的自律能量。怎麼做呢?有以下建議。

減少孩童說謊行為妙招:


1.以〞可以〞代替〞不可以〞和孩子說話。如:當你咳嗽好了,就可以吃冰冰的東西!


2.以〞鼓勵〞代替〞批評〞和孩子相處。如:經常看到孩子的優點,激勵信心。


3.以〞自然結果〞代替〞處罰〞。如:打破杯子時,帶著孩子一起收拾,讓孩子擔負可以做的責任,取代打、罵等外加的結果。


4.以〞開放〞有限度的自由,代替〞限制〞。如:假如第十三扇門無法開放就不要給孩子鑰匙;每次逛街先談好零用錢預算,只要在額度內,孩子可以決定花用。

如果發現孩童在說謊的因應妙招:


1.停:想想發生什麼,孩子需要用〞說謊〞面對我們。如:是否是越說不行孩子就越想呢!


2.聽:聽聽孩子想要什麼,接納孩子想要的慾望。如:告訴孩子:「好想試試看到底裡面是什麼,又擔心被罵,難為你了。」


3.看:找出孩子需要增加學習的能力。如:光明正大向大人提出自己的需要。


4.行:支持孩子想想新的辦法做做看。如:好奇很棒,但是怎麼保護自己不受傷呢?

也許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第〞十三〞扇門,父母和孩子都得學習面對自己擔心與害怕的真相。但是,當大人能帶著開放和研究的心,也許孩子〞說謊〞的危機可以轉成孩子自律成長的契機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生勝利組?!

那些年我們也有的孤單

挫折與希望

擁抱黑暗的光亮

8月5日邀請您與家人一起來個~ 正念親子遊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