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教養:放掉太用力,一次一訊息,啟動孩子的自律
正念教養~放掉太用力,一次一訊息,啟動孩子的自律 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 林麗玲 老師 能有效的時間管理與自我負責的自律是父母很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 但是,苦於孩子拖拖拉拉,若不隨時盯著寫功課,孩子超過10點才能睡的父母親,卻也多得令人驚嚇。 在親職教育現場常看到想幫孩子學習自律及時間管理的親子戰爭,到最後常常是: 小孩起不來,老媽、老爸多了雙熊貓眼; 家長越煩噪、吼叫,孩子越呈現學習無樂趣; 更麻煩的是,父母還會常常得到孩子丟回來「我不會」、「我不在乎」的贈品哩! 只不過想讓孩子好好、快快完成自己的作業,為什麼很多孩子卻是離自律的完成越來越遠呢? 透過自己當母親及臨床教養工作經驗,我發現「 爸媽太用力、想要的太多 」,常常是阻斷孩子學習自律的禍首。 怎麼說呢? 請看看下列整理出來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寫功課、學習的鏡頭: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無意識地,就發出「多重」的教養訊息,令孩子不知所從呢! 在我的經驗中,當我們太用力想要的太多,就容易發出複雜的教養訊息,因而也易失去教育焦點,甚至反而讓孩子整顆心都來對抗大人的「太用力」,無法把心 「專注」 在了解自己 目前的行為和結果間的關係 。比如:用拖拉來反抗不想先寫功課,而無法從經驗中學習到當我必須完成的事我拖拉的越久,就沒辦法也沒時間做我喜歡及想要做的事了。 幫助孩子自律的過程,重點不是父母想要如何,而是讓孩子在經驗自己是可以有選擇的過程中,學習為自己負責任。 也就是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慢慢學會選擇做一個當下自己做得到,心裡不會有負擔的決定。如:「時間內完成該做的事,就能享受輕鬆的玩」;或者「選擇了先玩先享受,就得學習時間到收心做功課」等等。 所以,一次一個訊息,讓孩子專注此時此刻自己的行為及想要的結果,一次學一件,較能有效地一件一件地累積自律生活的能力。 以上例子,父母可以這樣試試看: 現實生活的挑戰多多,但是可以確信,先停下來覺察是否自己一直用「大人的」辦法、依「大人的」速度,太關注自己的生氣和焦慮,太快認定孩子不上進、不負責。若是,請先放下自己的太用力的主觀及太用力的想要,深呼吸一下,展開覺察,看看孩子發生什麼事?進入孩子的內心,想想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