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手足要相愛不相爭 爸媽請把握5原則

圖片
資料來源: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2017年01月04日 文: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前陣子高中哥哥殺了國中妹妹的新聞震驚各界,哥哥的臉書透露了爸媽經常偏袒妹妹,只要吵架就要求他禮讓妹妹,心理很不平衡,甚至早就萌生殺死妹妹的念頭。 手足相爭並非新鮮事,兄弟姐妹之間,難免會有大大小小不和睦現象,比如: 只要吃飯時間一到,開始搶位置,一人離座另一人又來搶。 全家出去看電影,看那一部總擺不平,誰坐誰旁也爭吵不休。假日在家時間多,這時電視、玩具、電腦、浴室、廁所等等都成為衝突的事件。 有些更激烈,每天像敵人一樣除了鬥嘴、譏諷,還打、踢、捏及惡意破壞對方等傷害性的動作出現……。 但是,如同聖經中兄弟該隱殺亞伯,和中國歷代王朝。手足為爭王位而相殘的結局,對古今中外當事者家中的每一個人,相信都是多麼傷痛的事啊! 然而手足之爭,到底在爭什麼呢? 對於孩子,父母是天是地,是資源的提供者,無論有形的食物、衣服、玩具、空間……,無形的時間、注意力、認可與在乎,都是孩子心中會盤點的。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被喜歡、最被看見與認可,很怕被忽視、被遺忘。 曾看過一個媽媽在幫初生妹妹換尿片時,三歲左右的哥哥就把腳放在媽媽的手上,只是一個小動作即可看出哥哥用他的方式在要同時被關注。可是,很多時候,若沒有看見或看懂這行為背後的心思,也許就揮手撥開哥哥的腳,並隨口:你煩不煩,沒看到我在幫妹妹換尿布嗎?等一下踢到妹妹怎麼辦?腳走開!!! 試問,如果你是這位哥哥,假若因為妹妹一直被父母打槍,久了會如何呢?心中對妹妹升起的是愛惜或是吃醋? 當然,身為多手足的父母也挺不容易的~ 「同時照顧二個小小孩,維護好吃喝拉撒,不要受傷,就已經精疲力竭,那管得了那麼多了。」 「我快忙死了,一到孩子放假,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還得無時無刻「加班」解決各式各樣的戰火,連喝個水也要搶,真是煩死了!」 「常擔心著為什麼孩子不能相親相愛,出去和朋友也這樣怎麼辦?」 ……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在面對大大小小的手足衝突,也沒想那麼多,只是直覺馬上反應與裁決,希望不要再吵就好。殊不知大人有些不經意反應或粗魯地處理,如:大讓小或用比較求進步,更讓孩子各自用各種方式訴求權利,因為他們擔心我不爭,沒人會為我想,沒人會看見我,進而加碼孩子的嫉妒及競爭。兄弟姐妹間的積怨,甚至可能延...

正念父母启航--MBPS初阶第一期顺利圆满!

圖片
不管因着什么来到这里,18小时的学习后,每一位参与者,都经历了奇妙的变化,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就如同这三天的天气,从第一天的冷雨飘雪到最后一日的暖阳春风,无比契合。 感恩所有! 正念父母启航--MBPS初阶第一期 http://mp.weixin.qq.com/s/vlkpajLy9QNQFVcJOHV_Tg

「感動」~讓緊張關係鬆動了!

圖片
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 林麗玲 老師 長期接觸少女過程中,發現許多女孩們「花大部分時間上網聊天,卻不願與父母多說話」、「不想回家,寧可閒晃」、「哪都願意去,就是不想回家」的人數不斷攀高。她們共同的心聲:「我要的是:能聽我、理解我,讓我溫暖而不是踏進去就想逃掉的家。」 「你」,也有這種「fu」嗎?  我呢?面對這群「預計」離家出走的少女,常得使出渾身解術。除了張大心耳,傾聽、支持苦主的委屈,還要想盡辦法潛入家庭工作,讓父母理解「苦主」的為難。常發現在過程中,若能找到少女懂的「fu」,主動連結渴望的親子之情,親子關係就能在少女手中破冰! 有位少女是這樣主動反轉關係的。 記得她來的時候,對於喜愛餐飲業卻不被父母讚同,不斷抱怨也悲傷著,心想「離家出走」就不用看父母臉色、聽一堆嘮叨。 同她講了一個故事:有位負責清潔海灘椅的服務生被一名客人叫住,他希望晚上時能留下一張海灘椅,以便向女友求婚。當晚服務生不僅準備海灘椅,還放了海灘桌,鋪上桌巾,上面更擺上了插滿玫瑰花的花瓶與香檳。 由於女孩熟悉餐飲,聽完則淘淘不絕地論述這位服務生。她認為就服務業的角度,他 不僅「滿足」顧客,更延申「滿足」成了「感動」 。女孩並下了一個結論:「這樣的感動,想必在顧客心中留下印記,也創造出未來無限可能的商機,真是好服務生。」 隨著一來一往的對話,趁機以其邏輯刺激思考,於是問了她:「曾想過在與父母關係中,妳也可以創造無限可能?」 少女瞪大眼睛:「怎麼說?」 「想要讓父母因被理解而感動地打開心了解自己嗎?」 確認少女決定自己要改變關係後:「如果把父母當成是顧客,你會如何思考?會怎麼做?」 女孩想想回答:「我可能會比較平靜看爸媽的擔心,而能認真也篤定告訴他們『我一樣在乎自己未來,怎麼可能讓自己爛?我需要時間試試,更需要你們的鼓勵,人生是我的,我會學習負責,請爸媽放心。』」 新的想法注入,新的決定啟航,新的行動更將展開,我當然持續地陪伴少女,不斷研究經營自己想要的 有親密又能支持自主 的親子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在親子關係中,自己是被影響、被決定,完全沒有反轉可能性,只能被動等對方改變,或者逃離。這真的是事實嗎? 嘿!先收起抱怨,就在當下聽聽藏在心底的渴望在說什麼? 服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