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6的文章

2016靜舍兒童青少年正念EQ夏令營

在靜舍辦兒童青少年夏令營已有6個年頭了,一切都來自~只是想提供孩子們有個學習、體驗和落實正念生活的機會,透過感受被慈愛、享受被慈愛、有一天可以傳遞慈愛。 很幸運地,當這樣想許多人力、物力與助力也就自然匯集了。 感恩靜舍 感恩所有參與過活動的孩子與家長 感恩所有成就正念兒童青少年夏令營的人、事、物 願一切的美好迴向給眾生

爸媽學著換句話說 引發孩子從「模仿」進階到「創新」

圖片
資料來源: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一踏進電梯,冷不防一個童音:「到幾樓?」身子還躬著。 「水果和你說再見,冰淇淋一起說拜拜,祝你……一樣甜,心情……好滋味!」學著「水果奶奶」一會兒手擺動,一個兒搖動小小身軀唱唱跳跳。 穿著高跟鞋,拎著小包包「我去上班了喔!」 雙手在臉上猛打,問她:「你在做什麼呀?」「我在擦油油!」理直氣狀的回答。 拿著報紙,煞有介事的翻看。 一隻掃把,時而用來掃地,時而變成魔女琪琪的飛天帚。 一群小朋友繞著公園跑並叫囂,一個不留神,還包著尿布像小鴨子般的小女娃也隨著起舞和唱和著。 做出以上動作的小女娃不是別人,就是我對當時才2歲左右的女兒的記憶。 拿著放大鏡來看,雖然當時的她只有2歲,可所學習、所模仿的事,只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呢! 舉凡我和先生拿搖控器的動作、罵人的語氣、在電視和故事中的詞語、上廁所的姿勢、開車的動作、掃地的、煮飯的、洗衣的樣態,在一個個不經意的時刻,居然都被孩子活靈活現的模仿起來了。透過女兒,更深刻的確認,只要是孩子經常接觸的事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素材。

親愛的父親~與孩子的當下,談情說愛吧!

圖片
與孩子的當下,談情說愛吧! 父親節又到了,真好奇孩子們會如何形容一個父親? 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林麗玲老師 「爸爸是愛抽煙的人」、「總是在電腦前或一直滑手機」、「會陪我玩的」、「常看電視和睡覺」、「像大樹可以保護我的」……,除了輕鬆、能一起玩、能陪伴的樣態外,也發現許多的孩子說: 爸爸是「像放大鏡一樣不斷檢查我的」、「很兇會打人」及負責賺錢、忙碌、嚴肅的、令人害怕的,難以親近的。 「父親」,我想是男人各式角色中最能散發溫柔的稱呼,也是孩子們的引路人。能與父親有種自由、輕鬆地「談親情說關愛」的關係,相信是許多孩子(包括我們)的期朌。不過,與父親溝通時,心底深處有著不順暢、不投機的疏離失落感的人卻不少。 記得小女幼稚園時,有一次就神色委屈地跑來同我說:「好奇怪,爸爸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還一直問很多問題,討厭。」細問之下,女兒當下只是想和爸爸說自己的煩惱心情,殊不知那馬上認真的父親就開始提供意見、探討怎麼處理問題。 也許對事情的看法與解釋,及溝通的基點不同,影響了對話。 多數父親似乎偏愛探討事實和交流客觀資料,並快速的關心未來該怎麼辦?可是身為孩子,在想法、情感糾結的當下,需要先被看見此時此刻我的感受、被陪伴理解自己發生什麼,找到此刻想要改變的方向,之後,才有能量抬起頭展望未來,聽見父親客觀的分析與建議。 在長期的兒少及家庭臨床實務經驗中,我發現從小常被抽離當下,不管或忽略情感內容,只被訓練看著未來,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心因性過動、注意力不集中、過度要求自己、太重輸贏而人際緊張、與人群隔離、情緒障礙等現象。這些都是 與當下分離的反撲,當下的所感、所思、所想無落腳之地,也還來不及安頓,心就被長期催促跑到未來。只看未來結果,而不管當下過程的習慣,讓心與自己現在的身體、情緒分離,孩子就容易呈現出各種內外在焦躁不安的行為。

用正念滋養親密關係

圖片
臺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去年平均每天有146.4對夫妻離婚。親密關係從來不是個簡單的課題。我們尋找愛,找到了愛,但沒多久卻發現兩人間的相處互動並不如預期般的美好順暢。我們冀望所有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卻在計算得失中,將彼此距離推得更遠。 . 本週六(7月16日)下午2點於國資圖總館2樓國際會議廳的講座「用正念滋養親密關係」,3L幸福關係執行長林麗玲老師將與大家一起探討正念是什麼?學習如何用正念滋養自己及親密關係;在關係中享受平等的愛與被愛,也在關係中找到保有自我及適切地對話與溝通的方法。 儲存正向能量,讓親密關係的賞味期長長久久。歡迎週六來國資圖閱讀講座學習正念專注,學習覺察自我的心識,自在面對苦樂交融的兩性關係,讓愛無礙。 用正念滋養親密關係 (請點此) 【講座主題】:用正念滋養親密關係 【活動時間】:105年7月16日 (星期六) 14:00~ 16:00 【活動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2樓 國際會議廳 (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